PDF 檔案
1960 年代還有什麼 「石牆暴動」起因及影響 2 壹 前言 1960 至1970 年,是二十世紀史中「狂亂、動盪的年代」。在歷史課本裡,這 一個章節擠滿了社會運動:學運、罷工、反越戰、黑人帄權、女權。
年初二旺角凌晨發生嚴重暴力衝突,引發不少市民對於半個世紀前香港多次發生暴亂事件的回憶。根據警方官方網頁資料,50至60年代香港發生過3次暴亂事件,共造成111人死亡,當時有狂徒隨處放置炸彈,有警察因而被炸死,更曾發生越境槍擊殺警事件,港府更需實施戒嚴。
港近60年 9次暴動騷亂. 【本報訊】一批激進本土派暴徒藉撐小販違法擺賣為名爆發旺角暴亂,連同今次旺角暴亂在內,香港自五十年代起,最少發生過九次暴亂或騷動,最大型的暴亂為六十年代末的「六七暴動」,當時約二千人被檢控,五十一人死亡;近年最為
概觀
六七暴動發生時的1967年7月9 日,《大公報》、《星島日報》、《明報》、《南華早報》頭條報道前一日的沙頭角槍戰。六七暴動五十年 誰在寫歷史?【六七暴動・舊報重溫】三警打死工人 《大公報》稱警署乃謀人寺
60年代:政府刻意推動露營行山 消耗青年精力 及至約60年代,露營活動漸趨普及化。據《六七暴動: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》一書記載,1967年暴動結束後,港英政府斥資舉辦「新潮舞會」,又成立各青少年中心、推廣青少年課外活動如露營,旨在消耗青少年多餘的精力,「引導青少年走上正途」。
港英統治下的社會矛盾是引發暴動的主因。六十年代,工人工時極長,沒有有薪假期(連週日也沒有),被解僱時往往拿不到遣散費,社會缺乏廉價醫療及教育系統。60年代免費教育並不存在,15-19歲的年輕人中,只有13%在學校讀書。
1967年香港左派暴動的發生,有近因亦有遠因;近因是受大陸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想影響,遠因則與60年代香港受制於世界冷戰格局有關。前者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,後者因為主要表現在文化輿論方面,香港一般民眾沒有貼身的感覺 ,不容易把它和以後的六七暴動連繫起來。
風起雲湧的60年代 1967年的暴動有兩個特色:一是承接戰前,特別是20年代海員罷工所引致的省港澳大罷工,暴動的根源並不局限於香港,與內地及澳門有互動作用。當時的反殖因素來自中國內地,不是本地自發,暴動不由反殖的本地因素推動。
但在50、60年代,左派於在港華人心目中的形像並未如此低落。 當年不少被捕以至入獄的人士,不少是來自傳統名校的學生,而非只是左派學校學生。 例如牽涉入暴動中、被定罪的青年囚犯(時稱YP仔,young prisoner),一個較著名的傳統名校生就是前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。
香港六七暴動的親歷者看「反送中」. 1967年6月,一名抗議者把垃圾桶扔向警察。. Keystone/Gamma-Rapho, via Getty Images. 聽說我們要找 經歷過1967年暴動 的見證者,香港森記圖書店的老闆娘陳小姐馬上靈光一閃,抄起櫃檯後的電話本就開始翻找了起來。. 她說:「我介紹
曾鈺成當年稱沒有六七暴動 沒有福利政策 亞視90年代節目《龍門陣》其中一集,近日在網上大熱,該集由黃毓民主持,請來曾鈺成、司徒華作嘉賓。其間曾鈺成講到六七暴動時,就指若沒有六十年代的工潮運動,以及之後引起動亂,港英政府便不會有後來的福利政策。
- 六七暴動_百度百科
- 葉健民:左派實力迅速擴張,港英自食「六七」惡果|評論|端傳
- [會員投稿] 反殖工運(三) 六七暴動對本土反殖運動之歷史與影響
- 火紅年代 與 香港左翼激進主義思潮
- 英國病:足球流氓,英格蘭紳士的暴力變身
- 透視:暴動還是反叛?1967底特律騷亂50週年
六七暴動,亦稱六七左派工會暴動和香港五月風暴,當時參與及支持者稱它為反英抗暴,于1967年5月6日發動,同年10月份基本結束,是一場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下,展開對抗香港政府(港英政府)的暴動。由最初的罷工、示威,發展至后來的暗殺、炸彈放置和槍戰。
葉健民:釐清香港60年代暴動歷史,汲取真正教訓 有意見領袖認為,殖民地政府在兩次暴亂後全力推行社會改革,回應社會訴求,特區政府必須以此為鑑。借古鑑今固然是好事,不過要從歷史中汲取教訓,首先要弄清歷史事實。
六七暴動對本土反殖運動之歷史與影響 筆者:劉俊平 工運的興與衰 筆者認為,上世紀60年代未的一連串的工運浪潮,主要為中國文化大革命政治鬥爭的伸延,結合了本土工人對於殖民地政權施政不滿和工作環
PDF 檔案
關鍵詞:「火紅年代」 激進主義 左翼 學生運動 香港 「激進主義」從來都不是香港政府向外國人介紹香港時會用上的詞彙,因 為香港一向習慣被描述為一個全面功利化的經濟城市。唯一例外的是上世紀 20年代的「省港大罷工」和60年代的「六七暴動」。
60到80年代的「流氓全盛期」,不列顛的足球流氓也發展出了幾套常用的「對決常態」。 他們稱呼彼此的幫派們為「Firms」(公司,更貼近情境一點的翻譯或許是「黑色足球企業」),除了在場邊鼓譟、酒吧砸廠之外,球場出入的聯外道路也往往是足球流氓們幹架、突襲對手球迷的高風險戰場。
暴動造成的財產損失約4,000~4,500萬美元,總計2,059間商店遭搶劫或燒毀、412 隨著工廠關閉遷移,底特律的人口就開始年年流失,越來越多白人與中產階級搬離,光是50年代遷移到郊區的白人就有35萬人左右,這股現象到67